13212228675

24h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MPAcc院校库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MPAcc会计硕士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MPAcc会计硕士项目

  • 所在地区: 北京

  • 院校性质:

  • 2021MPAcc资料群: 2021MPAcc/MAud/MLIS资料1群

院校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总面积1048亩,2004年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300余人,研究生8800余人,长期留学生1500余人。 现有教职工近3000人,其中正高职称的教师407人,副高职称的教师729人。 学校现设19个学院(文学院、哲学与社会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心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汉语文化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学院、管理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资源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6个系(历史系、法律系、物理系、化学系、天文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4个研究院/所/中心(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史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   学校在“七五”、“八五”期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十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在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作为有特色的重点大学得到了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实施首都新世纪重点建设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道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所院校,写入党代会决议。同年8月,教育部、北京市签署了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的协议,北京师范大学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出席大会。江泽民同志作了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讲话,对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1908 年独立设校,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1912 年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 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1931 年和 1952 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一百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其师生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傅种孙、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百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了近 20 万优秀人才,为 20 世纪中华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是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缩影。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6月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上通过的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学。在教育部、北京市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协议中明确提出,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结构性调整,实现向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转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首批6所拥有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限的重点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52个,其中16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14个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有1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流动站,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8个国家文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及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位居全国高校第4位。   学校还与有关单位共建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此外,还设有教育部工程中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各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2003年7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正式启动,8个重点学科项目、4个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和1个队伍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也正在进行。   北京师范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277余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7.8%,4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两院院士14人(双聘院士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3人,全国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7人。“十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才资源共享计划”等举措,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以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创新教育、教师教育体制与培养范式改革、新型学习制度探索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正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历届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比中,我校获奖数量均位于前列。如在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中,我校曾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1999年—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有10篇论文入选,入选数目同样位居全国前几位,体现了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雄厚实力。   近年来,我校启动了4+X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及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创新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途径,推进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启动讲座教授基金计划,推进教育社会化;积极开展弹性学习制度的研究和探索;设立研究生及本科生研究基金、创新人才基金等,鼓励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   北师大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九五”以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3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6项,省部级项目503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名列全国高校前列。研究成果总量在全国高校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2003年我校被CSSCI收录的论文共4469篇,人均绩效在全国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九五”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励250余项,其中,由白寿彝教授主编的22卷本宏篇巨著《中国通史》,被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受到江泽民同志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该书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四届吴玉章奖特等奖,都是唯一的特等奖。赵光贤教授所著的《古史考辩》、陶大镛教授的专著《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等许多成果分别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北京师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理科科研经费达1.2亿元。在概率论与模糊数学研究、理论物理与系统科学研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命科学尤其是生态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小文院士创建了“李——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奠定了国际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郑光美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李洪兴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实现了四级倒立摆实物控制,在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获得200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的两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可行性研究”项目也已通过教育部鉴定。该项成果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完成海冰资源量估算和海冰脱盐淡化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在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上,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准建设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工程”,顺利通过教育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评估验收。   北京师范大学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技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教育、科技合作,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科技、文化服务的领域,为学校未来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以教育部与北京市签署重点共建北师大协议为契机,充分发挥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先后与北京市共同建设了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和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并正在筹建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积极参与北京的教育文化建设。与此同时,学校还在基础教育领域充分发挥我校教育管理资源优势,为北京和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在职教师和干部培训发挥作用,同时为相关省市基础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学校还与珠海市、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中国气象局等省区和单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西藏大学开展对口支援,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为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003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倡议组办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在京成立。该联盟是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络有机结合、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国教师学习型协作组织。北京师范大学担任理事长单位和秘书处常驻单位,充分发挥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中的旗帜作用。   2003年9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气象局联合组建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和中国气象局的业务体系优势之间的互补性,通过双方科技人员的合作实现多学科交叉和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我国在本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和科技竞争实力。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积极的国际交流合作政策。目前,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方面,已先后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了多个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项目。学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目前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2000余人,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四名。   学校鼓励本校师生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许多领域,北京师范大学与国际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600余人次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加强交流合作,每年主办、协办国际会议20余次;近年来,邀请来校讲学、访问的外国及港澳台专家学者年均近200人次;并先后授予或聘请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专家、知名人士等111位海外人士为我校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称号。

【展开

招生信息

历年分数线
年份 招生类型 是否分区 分数线 类型 是否定向 提前批 备注
2021 全日制 A 230/60/120 自主划线
2022 全日制 A 230/60/120 自主划线
历年学费
学制 学费(万元) 专业 招生类型 备注
2年 0万 会计 全日制
2年 7万 会计 全日制 学费全程
2年 7万 会计 全日制 学费全程
历年招生人数
年份 招生人数 招生类型 研究方向 院校隶属 备注
2021 全日制:44人 全日制 (01)不设方向(珠海) 教育部
2022 全日制:48人 全日制 (01)不设方向(珠海) 教育部
2023 全日制:48人 全日制 (01)不设方向(珠海) 教育部
历年录取人数
年份 录取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招生类型 备注
2021 56 259 230 242 全日制
2022 70 266 230 240 全日制
历年调剂情况
年份 调剂通知详情 是否接受调剂 接受调剂类型
0 接受全日制
初试/复试
初试考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同等学历参考书目
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参考书目
总成绩的核算方式

MPAcc择校评估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回复。

研友园地

扫码进群领取更多考研备考资料

系统使用说明